16 min read

Road to Australia

Road to Australia
Photo by Bo Zhang / Unsplash

我的迁徙之路

算是记录了一种追求生活方式的过程吧

前言

如果问我,人生有个什么终极追求的话,我觉得是,能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自由访问所有信息吧。

记得我刚入澳洲的时候我就想过,我一定要把我的移民之路写下来,与大家,至少是 IT 圈子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关于迁徙这件事,我咨询了不下10个中介,有多个持证移民代理,3个正式律师。其中有两个律师让我走了不少弯路,坑了我不少时间。希望如果未来有人要走的话,尽量不要被坑。

本身移民这件事是一个选择生活方式的事情,并不涉及到国家好坏问题。我在这里只阐述我的观点,也许并不客观。如果有幸,您的意见与我相似,那么我们可以更深入的聊一聊这个话题;若不幸您的意见与我向左,那也请别恶言相送。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我尊重您不同的意见,您也可以随时纠正我的一些错误观点。但是若我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请见谅。

另外,请从事国内移民中介的朋友们远离本文,我尊重你们的工作,但是我也绝对不会推荐朋友去找国内中介做移民


动机

凡是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在我大学的时候,其实我就想过要出国,当时的 Facebook 还刚刚火起来,校内网开心网还刚刚抄好。我就闷头去上了新东方,然后起早贪黑的背红宝书。这应该是每个考过 GRE 托福的人都能够深深体会到的怨念。可惜本人不才,没有拿到全奖。当时也就断了这个滚出去的念头,毕竟觉得给父母造成的压力太大了。

很机缘巧合去做了 Apple 的工程师,更直接的接触了外企的文化。有一次在某国际学校听了一节不记得几年级的课以后。我决定,为了孩子和自己,都应该努力去争取一下,起码让孩子不要再重走我的路,吃江苏山东考生的苦了。具体细节我就不介绍了,在苦逼工作了2年以后,这个念头还停留在了梦里。因为种种原因,我2年结束后就回家进行创业了,继续停留在梦里。

后来自己创业了2年,觉得这还不是事吧。然后某一天,我觉得这个是应该提上日程了,正好澳洲有个发小在,然后在2013年的冬天,我带上老婆大人在年底时候去了一趟夏天的南半球。准确的说,这件事是我先斩后奏的,我已经买好了机票然后逼我老婆请了一个月假,一个月,一个月,请不要问我老婆是干什么的,哈哈

简单说一下一个月行程,我在墨尔本待了大概两周。然后就租车去了大洋路,然后沿内陆一直开到了布里斯班,最后又东海岸开回了墨尔本,最后顺带看了一场娜姐的澳网决赛。途中住宿基本是露营,实在找不到营地就住 Motel。

澳洲中部的路,都这样的,开几个小时看不到人基本这次旅行结束,我就决心还是要出来了。

于是乎我开始跟很多人一样上网找材料,一些中介啊等等的介绍。最早的时候其实还没确定一定要来澳洲,所以连着美国加拿大一起都看了。但是看到差不多的时候吧我个人是把加拿大的顺位放到比较低的,毕竟人少,就业是个潜在的麻烦。于是我咨询过 H1B,EB1,EB5,L1 等美国签证,澳洲的咨询过188a,132,189,190等签证。甚至当时有些欧洲国家也有看过,比如比利时,德国,等等。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我问什么会提到德国,这也是当时打开我思路的一个点吧。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德国也可以。进而我整理了很多欧洲国家的资料,发现我概念中的非移民发达国家,几乎是都可以的,这也包括日本等国。我就在思考,这到底什么原因。这最后也是我发现移民的最核心的道理,也是绝大多数中介并不会直接告诉你的原因。我总结一下就是:

移民看的是你对这个国家的贡献,而不是你究竟有多少的财富和你有多少的能力。

当然财富和能力是可以转化成对某个国家的贡献。当我理解到这里的时候我发现这也是我作为中国公民,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纳税人的价值,习惯性的思维,具体原因就不阐述了,你们懂得。

那么,对于国家,什么才叫贡献呢?说到这里,你们应该都知道了,没错,就是税收。所以对于很多发达国家,包括瑞典,德国,比利时等,如果你去开公司并且运营的顺利,在一定时间之内,你都是可以获得类似绿卡的签证的。

然后顺着这个思路,我就在澳洲移民局网站上找到了相关信息,并且在其中 Our Agent 的里面,我顺着找到了 MARA (Migration Agents Registration Authority) 网站。于是我就顺着网站找到了一些就是持证的移民代理。根据这些持证的移民代理,你可以委托,并且移民代理对于跟你介绍的情况,必须要符合澳洲移民法。如果出现违规的情况,是可以跟移民局投诉这个移民代理的。


关于中介

请从事移民中介的朋友们远离以下文章,前方高能预警

那么如果你是找的中介,你告诉我,如果过程中出了什么分期,移民局会去找国内的中介吗?期间我也跟移民代理聊到了关于中介的情况,中介也会给他们打电话,来推荐客户,而中介的作用就是做一个引荐人。而本身,移民这个行为,是一个法律问题,是走法律程序的。所以任何一个案子,实际上都是需要委托律师,或者移民代理来做的,当然你也可以自己来操作,但是可能经验性上会不足。而中介作为国内注册的公司,在任何国家的移民局都是没有备案和记录的。作为中介,最多也就告诉你,我们有注册移民局注册的移民代理。没错,如果和你签协议的是中介,那么中介所谓的移民律师,对你是没有法律义务的。也就是说,你是不能追责的。

大家都不是笨蛋,上面的话应该都能看懂吧。而对于几乎每一个案子,中介都会收10W以上的服务费。其实贵也不能算贵吧,毕竟那么多人,那么豪华的地段租个办公室,不放在客户身上那没办法啊,作为经营公司的我,也懂里面的道理。


我的提议

在阅读了澳洲移民法后,特别是对于工作签证的部分。我对当时找到的几个持证代理提出了我一个大胆的想法。

有没有可能我的朋友开公司雇我过去,毕竟我的太多业务都是跟外企打交道的,从收款上应该也没有太多问题。

当时法律上还是允许自雇的存在,所以律师当时就很惊讶我的想法,说需要去查查以后跟我确认。然后不久后告诉,从法律上来说,我这个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并不可能一个没有业务的公司来承担这个责任,所以说,实际操作又是不那么容易的。

于是我又提出了另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把现在公司的流水都转到澳洲的公司上,然后经营一段时间以后再进行申请成为有提名资质的雇主。

但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这个公司如何来经营,总是需要有人来管理的嘛。如果我不在,我也不能花费别人的时间来折腾,毕竟人人都有事情。然后移民代理想了后给我出了个主意(确实是真的很想做我的这个案子,而这个主意也差点坑了我)。理论上我189签证也是满足的,但是工作年限的问题,很难一下达到要求,所以就暂时放弃189签证了。当时想法是,如果不行之后再申请189签证也可以毕竟还没到32岁。

因为我自己也在运作公司,所以实际上,我自己是可以同时满足188a签证(投资移民)和 457/186(雇主担保)两个签证的。因为188a签证有些要求并不能满足,而且实际操作局限性我觉得有,所以这种买生意的做法我还是放弃了。

于是,精力主要放在了雇主担保的方式上。根据移民代理的说法,我可以用我国内的公司把自己担保过去到澳洲扩展业务。所以,我就这么屁颠屁颠的来到了澳洲。说来也是幸运,国内公司当时运作的还不错,基本符合澳洲对雇主资质的要求,而且当时公司并没有两本账,所以在纳税上是很正规的,这点也是很多自己的国内公司不一定会这么做的。


澳洲生活

但是,其实当时这位移民顾问并没有提醒我(也许是我没注意听,没证据,我就不乱说了,但是我还是挺感谢这位移民顾问的。)实际上这个国内的公司,是不可以继续帮我申请PR的。于是我又在澳洲折腾了2个律师见面,一个鬼佬的,一个华人的。华人到还好,介绍了一下情况,说没问题,新公司也OK的,就跟我说新公司可以直接做PR的,等财年结束了过来签一下就好了。一张咨询服务发票发来(300多澳币)。于是我也就放心了。鬼佬的律师说的比较保守,说要具体看看,然后我也给了资料情况,但是鬼老律师收费你们也是懂得。

然后我想律师说OK了,那就都差不多了。于是等到财年结束,满心欢喜拿着财报去找了这个律师。

结果这个律师突然变了说法,说你这不行啊,这什么问题,那什么问题。我当时就觉得被欺骗了。因为毕竟手上没证据说他说OK,于是我也快刀斩乱麻赶紧又找了现在的律师。

后来我想了下,这个律师也许太忙了他压根就没想做我的案子,但是咨询也是收费的,所以就咨询着好了,反正我也不是你的代理律师。还有一个律师我就不细说了,如果有兴趣以后再写了。

然后现在的律师帮我的提名转到了澳洲我自己公司的名下,然后继续申请了绿卡。其中,2016年下半年的时候,澳洲取消了 self-employment 的担保资格机会,我也算幸运的,正好赶在了这个政策之前。中间还有些小问题,不过都不太大了还算顺利吧。


题外话 — EB5

其实EB5应该是国内很有名的一个移民方式了,很多人都是这么出去的,但是中介经常会说EB5成功率是80%以上这样的。但是如果你真的去查查数据就会知道,所谓的80%是怎么算出来的。就按某一年提交上去的案子和那一年所有的批准的案子的比例,我估计50%都应该很难达到。

那么这80%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以下是不负责推测,来自我一个朋友的计算:总的不通过总数 /总的累积案子的总数 = 不通过率,然后 100% 减去这个不通过率,就等于通过率咯。

看起来无懈可击吧,但是要知道,案子才审查到13年吧..也就是,这个不通过率的分母包含了很多还没有审理的案子呢。都是做 IT 的,不用我点明白了吧。


再次关于移民中介

关于中介的问题,我给一个我觉得中肯的说法,如果你只是为了咨询,那么我觉得可以去咨询中介,如果真的想移民,我建议你还是直接找律师或者持证代理。中介本身就更偏向于所谓的投资移民,毕竟这个利润更高,服务费更高。而中介几乎就是接到客户就扔给律师或者持证代理的,只是负责联系你要准备材料啊之类的事情。离开国内前,有个小插曲,有一家苏州的中介给我打电话问我还准备不准备移民了,我说我准备走了,然后对方继续问,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出去的呢,我就反问对方,你知道457签证吗?对方回答,不知道。我笑了笑跟他说,你还是要提高业务知识呀。


关于移民

动机篇写了很长,其实关于移民,动机应该是最重要的。然后就是人出来,我经常说,如果人出来,怎么都会有办法留下来,但是人不出来,都不确定。有了目标和梦想,就要去为了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拼搏,不仅是这件事如此,其他事情也一样。

不要问澳洲好还是国内好,国内有国内好,澳洲有澳洲好。对于我这个能一年不吃米饭的人来说,其实没有太本质的区别,对我来说只是自己追求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孩子的 Easy 模式而已。

中间很多人给过我建议,让我可以慢慢来。但是我一直坚持,这个移民是太依赖法律条款的,所有的不稳定因素都在法律条款上,虽说当时一直没有改变,我还是担心某一天会变化,所以我一直都是以最快的进度来进行的。

很多朋友问我关于移民的事情,因为其实我了解的情况基本已经是低于律师但是远远高于中介的了,有些已经成家的朋友,我还是说了很多严肃的问题,毕竟我觉得,作为一个家庭,这些需要很多很多家庭分子的支持。对于一个事业上升的人来说,移民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你可能要放弃你已经打拼很多年的社会关系网和国内优越的夜生活环境,但是说回头,还是那句话,本身移民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其实作为 IT 行业从业者,我觉得我们几乎是在所有行业里面最容易移民的职业,而且先天有着行业语言的优势,毕竟计算机文档大部分都用的是英文,在职业语言上是不会太吃亏的。而作为创业者,我自己的公司也给予了自己另一个机会,倘若没有创业,恐怕这样的机会也就没有了。如果你也是IT 从业,并且想移民,我的建议是,趁早。像大辉这样的,拖家带口还有个小棉袄的,以前钱多了砸死澳洲美国政府吧,哈哈。

我文章内尽量没有提及任何有利益相关的人或者机构,也没有提及我自己的公司,以免造成我写软文的印象。


终 or 续

关于这篇文章,因为很多很多原因,我来不及把细节写出来,后面可能会继续更新一下吧,如果有读者愿意听我碎碎念的话。我会把一些澳洲感受和生活也写出来,毕竟我的感受是,作为旅游和作为生活,这个国家给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有兴趣了解,可以单独联系我,但是如果人不多我就不继续写下去了。

截止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澳洲移民政策已经收紧很多。